2018 年,Facebook 因泄露 8700 万用户数据而被罚款 50 亿美元,隐私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1. 数据泄露事件
2023 年,一家知名快递公司遭遇了涉及 20 亿条订单信息的内部数据泄露事件,其中包括:
敏感信息
,例如收款人的姓名、电话号码、地址
、商品类型、重量、价值和
付款方式 2.哈佛
大学的一项匿名攻击研究发现,87% 的美国公民可以通过邮政编码 + 出生日期 + 性别的组合来识别。这意味着即使数据是匿名的,仍然存在重新识别的风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找到保护自己的方法。
1. 技术手段
差分隐私:Apple 在 iOS 系统中使用了差分隐私技术。通过在用户行为数据中注入随机噪声,在不影响整体数据分析结果的情况下保护个人隐私。
联邦学习:华为手机输入法采用了联邦学习技术。模型更新后,您无需上传用户的原始输入数据。仅发送模型参数更新,有效保护用户隐私。
2. 监管框架
GDPR: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赋予用户“被遗忘的权利”。这意味着用户可以要求公司删除他们的个人数据。
中国《数安法》规定:数据分为通用数据、敏感数据、核心数据三个层次,并受到分类和分级保护。
隐私不是数据使用的对立面,而是实现可持续数据利用的先决条件。在数字经济中,能够建立用户信任并平衡隐私和数据价值的公司将拥有长期的竞争优势。